用户名 密码:
恕(三)

时间:2012-06-23 10:10:46 作者:佚名 来源: 浏览次数:0

    "以情度情"的恕道不仅是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同情心,也是一种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言行合于道德的方法途径,它体现了"反求诸己"的精神。《大学》说:
    "以情度情"的恕道不仅是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同情心,也是一种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言行合于道德的方法途径,它体现了"反求诸己"的精神。《大学》说: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絮矩之道。
    意思是说,我憎恶上级以无礼待我,我则将心比心,推知下级也同此心,因而不以无礼对待下级。我不愿下级对我不忠,我则将心比心,推知上级也是此心,因而不以不忠去对待上级。对待前后左右的人,也莫不如此。这便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中庸》所说的"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此外,《中庸》还有这样的说法:"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意思是说,希望、要求儿子孝顺自己,那么,自己也按所要求于儿子的孝道去奉侍父母。希望、要求下级忠于自己,那么,自己也按所要求于下级的忠去奉侍君主。如此等等。总之,自己所希望得到的,也以同样的心情让他人也得到。后来,东汉王符又说:
    所谓恕者......己之所无,不以责下;我之所有,不以讥彼;感己之好敬也,故接士以礼;感己之好爱也,故遇人有恩......善人之忧我也,故先劳人(忧人);恶人之忘我也,故常念人。(《潜夫论·交际》)
  上述几段议论,一是由己之所恶推知他人之所恶,理解他人的心情,确定自己对他人的态度;一是由己之所追求推知他人之所追求,理解他人的心情,确定自己对他人的态度。两者之所由引发虽不同,但心情是一样的,由此而采取的方法是相同的。这里贯穿了同一精神,即对他人应善待,而自己则应严格要求,先要求于自己,从我做起。通过将心比心的体悟,对人对己皆以道义为准则,这便是《大学》所说的"絮矩之道"。絮即度量,矩即度量、制作方形的方尺,引申为法度、准则。絮矩就是以同一尺度度量事物,以自心感受衡量、理解他人,并要求自己,从而遵循道德规范。《大学》认为,要想遵循道德,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伦理角色的易位,反复体验、领悟,从而加深对道德要求的理解。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那么社会道德水准将普遍提高。"推己及人"、"以己度人"的恕道乃是人人都遵循道德规范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分隔线----------------------------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