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龙与西部

时间:2011-11-21 10:55:19 作者:庞进 来源: 浏览次数:0

身为中华民族文化标志的龙,是吉祥神奇的;占共和国三分之二面积的西部是辽阔雄奇的。吉祥神奇的龙和辽阔雄奇的西部有着千丝万缕的、水乳交融的关系。西部是龙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龙族的祖先们生息繁衍在西部的黄土地
身为中华民族文化标志的龙,是吉祥神奇的;占共和国三分之二面积的西部是辽阔雄奇的。吉祥神奇的龙和辽阔雄奇的西部有着千丝万缕的、水乳交融的关系。西部是龙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龙族的祖先们生息繁衍在西部的黄土地;西部的山水之间遍布着龙的景观;西部的各族人民,演绎着丰富多彩的龙的习俗;粗犷厚朴的西部人是最具备龙的魂魄的一群;而大开发中的西部,也最需要用龙的精神来启动,来鼓舞,来滋润,来激励……
龙祖
中华民族之所以称龙族,是因为有一系列以龙为徽标的"人文初祖"。在源远流长的神话传说中,这些创世纪英雄或为龙身,或作龙相,或与龙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关系。伏羲、女娲、炎帝、黄帝是最早的几位文化英雄,而西部,正是这些英雄的逞才用武之地。
相传伏羲是雷神的儿子,是其母华胥氏踩踏了雷神在雷泽留下的"大迹"而孕生的。因为雷电是龙的重要的取材对象之一,闪电为龙之形,雷声为龙之音,雷神就是龙神,雷神的儿子当然是龙。于是,伏羲便生就一副"龙颜"。古籍里称其"龟齿龙唇"、"鼻龙状"、"牛首龙身"。他"受龙图,画八卦","以龙纪官,号曰龙师",然后结网罟、造甲历、作乐章,并和其妹女娲氏成婚,繁衍了人类。
以炼石补天、抟黄土造人、始创嫁娶等功绩而著名的女娲氏也是一条龙,一条女龙。古人言女娲氏"蛇身人首","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蛇是龙的模特,龙是蛇的升华。说女娲"蛇身"、"蛇形",也就等于说女娲"龙身"、"龙形"。难怪人们常把汉代画像石上、唐代绢画上的长尾交缠状的伏羲女娲图,既称"蛇身像",也称"龙身像"。
甘肃天水是伏羲女娲的出生地,有"羲皇故里"之称。位于市区的伏羲庙元代始建,明代重修,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伏羲庙。伏羲庙以北20公里的三阳川,有一座卦台山高高耸立于渭水与葫芦交汇之地,相传伏羲就是在这座山上观天察地,始画八卦。四周还有龙马洞、洗脚石等景点。卦台山以北30公里,秦安县境内,有女娲祠庙、女娲洞,以及风台、风谷、风茔(相传女娲风姓,且"生于风峪,长于风台,葬于风茔"),"娲皇故里"石碑至今犹存。
能为伏羲女娲时代提供印证的是秦安大地湾原始村落遗址。遗址出土的房址、灶台、灰坑、墓葬、排水沟以及8000多件由骨、石、陶制成的生活器具等等,说明距今达七、八千年的时候,的确有一个比较大的原始氏族群落在这儿安营扎寨,繁衍生息。
伏羲女娲的活动区域并不局限于天水古"成纪",属于秦岭支脉的骊山一带也留下了伏羲女娲的不少遗迹。华胥氏是女娲氏的母亲,骊山顶峰西侧便有华胥坪、华胥渚、华胥沟;骊山最高峰名九龙头,上有人祖庙一座,内祀伏羲女娲像;附近还有女娲谷、娲氏庄、磨子谷(相传伏羲女娲兄妹以向山谷滚石磨视其合缝与否来决定婚配)等。
伏羲女娲之后便是炎帝神农氏了。这位诞生于西部、创业于西部的农业文明肇始者,和龙有非同一般的关系。史书说炎帝的母亲叫女登,有感于神龙而生炎帝于宝鸡姜水。民间相传炎帝生下来时就具有龙的容颜,其母曾在姜水东岸的九龙泉为炎帝洗澡,洗完澡后又骑上一条青龙,飞到蒙峪洞隐居。那泉也是因炎帝的出生和光临才现出九条小龙的。如今宝鸡的炎帝祠已修葺一新,对海内外的瞻仰祭祖者敞开着大门。
黄帝轩辕氏是继炎帝之后的部落联盟首领,其出生地和陵墓都在西部。史载黄帝生于姬水,这姬水一说在陕西岐山,一说在甘肃清水。和炎帝相比,黄帝和龙的关系更为密切,古籍称其具"龙颜"、"黄龙体"、"有龙形",而且"作龙衮之服"、"驾八翼之龙"、"得苍龙而辨于东方"等等。统一战争胜利后,黄帝下令铸龙鼎一尊,鼎的周围雕刻云龙。鼎铸成后,天龙垂着长须下迎黄帝。黄帝跨上龙背,群臣跨不上去,就纷纷缓拽龙须,龙须拽断了,就落地变作龙须草。黄帝乘龙飞经陕西桥山,眼见脚下万民欢呼,便下驾安抚。众百姓又拽住他的衣角竭力挽留,终于未能留住,只拽下一片衣角。于是,这片衣角被葬于桥山,起冢为陵。有记载说祭祀黄帝的香火是从两千四百多年前燃起的,袅袅不息,一直燃续到现在。每年清明节前后的黄陵祭祖活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成为华夏儿女团结凝聚的纽带,五湖四海八方归宗的壮举。有道是"遥远的东方一条龙,龙的祖先在黄陵","龙子龙孙祭龙祖,桥山盛装迎宾朋"…… 可谓"中华国脉承龙脉,炎黄英魂壮民魂"。
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中国人为什么要将自己的祖先称为龙呢?
龙是古人对自然界中的诸多动物和天象多元综合的产物,是神秘的强大的自然力的代表和形象化。将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称为龙,意味着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这些创世纪英雄都具有和龙相似或相同的神性和神力,能够同自然界相沟通,支配自然力,改善自然力。而在流传广远的神话传说中,英雄们也的确干了许多沟通天地、惠及苍生、功德无量的事业。如此看来,将远古的英雄称龙比龙,本质上是因为英雄和神龙有诸多的"同一"。
陕西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细颈瓶龙纹,距今7000年;甘肃甘谷西坪、武山傅家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瓶龙纹,距今5500年和5200年:三者都属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龙纹,是考察龙起源的重要依据,也是古人将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等部落首领称龙比龙的物证。
龙俗
民俗活动是龙文化的活化石。人们通过祭祀,体察呼唤龙的神异;通过舞蹈,模拟展现龙的神韵、龙的精神;通过竞技,秉赋和显示龙的神力:这一切,在西部,都呈现得源远流长,多姿多彩。"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和崩包谷花的习俗,就产生在关中一带,且流行于北方广大农村。"抬龙王"、"转龙阁"、"请龙神"等祈雨祈福习俗,遍布西北西南各地。
舞龙是最能体现龙的神采的民俗活动了,这样的活动西部各省区都很流行,而且品种繁多,特色各异,精采纷呈。笔者在中国首届龙灯艺术节上看到的四川泸州雨坛彩龙和重庆铜梁火龙,可谓最能体现西部风格的舞龙精品。
地处四川泸县、荣昌、隆昌交界的龙洞山上的雨坛乡,自古就有设坛舞龙以求风调雨顺的习俗,乡亦因此得名。雨坛彩龙的特点可用"气势磅礴"四个字来概括。其舞龙手多,乐队庞大,龙头彩绘精美,表演刚柔并进,配以热烈浓郁的川味锣鼓吹打乐,把两条巨龙舞得既活泼生动又雄壮恢宏,真有夺目惊心的魅力。那天观赏之后,我对雨坛彩龙的领队说,你们的龙完全可以到天安门广场上去舞,然后舞向世界。铜梁火龙是龙与火的结合。龙是长近20米的九栋彩龙,火分导引火、亮相火、龙口火、龙脊火、龙体火、场中火、夹道火、外围火、升天火种种,最好看的是漫天火,即打铁水花。表演者扎黄头巾,穿红短裤,赤裸着上身。场子四角,各置一个亮火熊熊的化铁炉。一个表演者用竹竿勺将火柴盒大小的熔铁舀出来,抛向夜空,另一个表演者手持木板奋力击打,啪啪声中,铁水花先上后下,成伞状、扇面或万千不规整的形式散落下来,恰如阳光出筛,星月粉碎,其瑰丽夺目,任何形容文字都难以到位。铁花助威添彩,欢呼声中,舞龙的小伙子们劲足势猛,舞得更有力度。那激越火爆的场面,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居住在西部的各少数民族同胞与龙有不解之缘,布依族"白龙会",毛南族"分龙节",普米族"祭龙潭",纳西族"龙王庙会",哈尼族"竖龙巴门",阿昌族"耍白象青龙",彝族"花腰女子舞龙",傣家人"划龙舟",侗族"打花龙",苗族"龙纹蜡染"、"龙船节",藏族"跳龙神"……
龙魂
龙对西部的意义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
龙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参与者和见证物,龙的形成过程,是团结兼容的过程。它是多元的,又是综合的。它不但集合了蛇、鱼、鳄、猪、马、牛、鹿等动物,还融合了云、雷电、虹霓、龙卷风等自然天象。搞建设搞开发,不能不倡导团结,也不能不倡导兼容。众人拾柴火焰高;明白了兼容的道理,也就明白了强盛的道理。
在漫长的岁月里,龙都做着雨师和水神的工作,一年四季、天南地北、不辞劳苦地兴云布雨、司水理水。同时,龙又有征瑞的神性,人们相信,作为吉祥嘉瑞的神物,龙能给他们带来绵延多多的幸福和好运。于是我们说龙的一个重要精神,便是造福众生。
龙是水神,水中行走是龙的拿手好戏;龙又是天神,腾飞云天是龙的看家本领。无论水中行还是天上飞,要行得快,要飞得高,都得昂首扬鬣 ,瞪目振鳞,把劲聚起来,把神抖起来。而且,龙的形象本身也是不断发展、不断开拓、不断进化的,秦汉时的飞龙,不同于远古时的原龙;世纪之交出现的祥龙,也明显地超越了明清时的黄龙。因此,我们说龙的身上,也体现着开拓奋进的精神。
导致龙形成的动物和天象,代表着古人心目中的天,龙是人天关系的形象化表述。所以,说龙是古人对天道的理解、对身外众生的敬重,没有错;说龙是人天相通,人和大自然风雨与共甘苦同行的产物,更没有错。因此,龙的精神,也应该是与天和谐的精神。过去我们把天当敌人,干了许多破坏生态,殃及子孙的蠢事、坏事,今天我们搞开发,如果不吸取教训,继续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那么我们留给子孙的形象,就还是一个千古罪人。因此,我在许多场合,都大力鼓吹和倡扬"绿龙"。绿龙至少有两个层面可讲。一是认知层面,"绿"作形容词,即"绿的龙",也就是说中华民族应当是一个"绿色理念"很深刻、很强盛的"绿色龙族";二是行动层面,"绿"作动词,即全社会都来"绿化龙"。绿龙,不应当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一个概念、发表在讲坛上的一种声音,它应当成为每一个华夏"龙人"都参与、都身体力行的"行动"。这个行动,大到山川秀美、河流治理、荒漠造林,小到爱护一棵树、一片草,珍视一张纸、一滴水。
关键词:西部
------分隔线----------------------------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