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华龙缘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濮阳龙文化
楼主: 高银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阳光自然播洒——说病学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7-9-30 22:27:05 |只看该作者
“化”就能愈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9-30 22:16:32 |只看该作者
二、本记

按照凤仪先生的说法,中国文化是做出来的,行出来的,而非读或写出来的。所谓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没有道,不做没有德,文若没有“化”的功用,那就不能称其为文化,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即便其浩若烟海,亦只是死水而已。我想百余年来,人们之所以会蔑视我们的文化,之所以要打倒孔家店,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而文之所以不生“化”,就在于读或写的人多,而真正做和行的人少。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更无绝文化之路,在中国文化深陷绝境之时,辽宁朝阳地界,涌出了一眼活水、一股清泉——王凤仪先生出世了。

凤仪先生乃一位不谙读写之“白丁”,然而正是这位不谙读写之“白丁”,将整个中国文化行了一遍,做了一遍,使得渐失“化”机的死文,重新焕发了生机;使得潭潭死水,皆变活之汪洋。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在这个因缘时节,令中国文化起死回生的不是学富五车、通读四库之文人,而是穷守僻壤的白丁?这正是需要大家去思索的。用凤仪先生的话来说,他是来为孔子补漏的,而我则以为他就是孔子的再来,是大成至圣先师的再来!所不同的是,他换了一个方便来办教育,换了一个方便来育人。这个方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从疾病人手。

我作为一名医者,这是最令我震撼的地亢亦是最值得大家关注之处。过去生了病,大都认为要么是伤了风、受了寒,要么是吃坏了东西,或是感染了细菌、病毒…医生治病亦不外乎吃药、打针、手术、针灸、按摩。若再不好,则或云重病难治,或云医术不济。有多少人会意识到生气、上火、怨人会生病,性子不好、脾气不好,甚或缺失孝悌会生病?而且是更重要、更根本的病原呢?几乎没有!风仪先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揭示了其中的重要联系,创立了“性理疗病”及“讲病”法门。依此法门,只要患者找出病由,翻转良心,诚心悔过,多年的疾病往往很快能治愈。上述刘有生先生的切身经历及讲病实践即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

由怨恼所致的疾病、由心性所致的疾病,药物及现今各种疗法往往没有什么效果。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此类疾病,除认知怨恼,认知心性,没有别的出路。而沿此深入,亦为认知中国文化甚深奥义的捷径。这是凤仪先生最常用的法门,即以“病”之方便教育,以“病”之方便化人。

其二,从家庭人手。

这是儒法治国的手段,也是修身的方法。《大学》所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以齐家为枢要。凤仪先生也以家庭为下手处。“齐家齐家”,如此强调齐家的重要性,从另一面也说明了家最不易齐。以其不易,故释、道选择出家,而儒者秉匹夫之志,明知难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齐家的关键是夫妇,可以说,夫妇是人类自有社会起最大的一个问题,也是最棘手的一个问题。说到棘手,凡有夫妇之名实者,皆当有会心处。夫妇这道关,最着不得劲,用不得力。若以胜人之心对之,要么两败俱伤,要么落荒而逃。唯有以胜己之心处之者,或能过得此关。《中庸》所言的“强哉矫”,用以形容此关之过来人,最是妥切!

时光流逝,现在过得此关的人越来越少,过不得此关者,或是选择离异,或是选择婚外恋情,或是独身。有的虽然面上平静,内里却满布杀机。总是不得自在,痛苦万分,是何缘故?因为一开始就把夫妇这步道颠倒了。按照儒家的宗旨,夫妇是用来成就君子的,而不是用以享乐,故《中庸》日:“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婚姻当中只为享乐,哪有不痛苦的呢?

凤仪先生说自己是为孔子补漏来的,补什么漏呢?就补夫妇这个漏。过去的夫妇是阳主阴从,所以抓好男教就行了。男的教好了女的自然会跟上,所谓夫唱妇随。现在的天时不同了,现在是阴盛阳衰,阴主阳从。在这个格局下,抓男教还管用吗?不管用了!所以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改抓女教。只有将主事的教过来,改变过来,夫妻才能举案,阴阳才能和合。为此,凤仪先生设立了姑娘道、媳妇道和老太太道。姑娘修好了,成就姑娘道、姑娘佛;媳妇修好了,成就媳妇道、媳妇佛;老太太修好,成就老太太道、老太太佛。圣人之用心良苦啊!

家庭是凤仪先生全部思想(俗称“善人道”)的落脚处,而女教则是凤仪先生的创举。先生以一位庄稼人的身份,一生创办了七百余所女义学。以家庭作为办教育的一个方便,此方便实为诸方便中最大的方便,也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教育方式,最值得我们将心身投入其中。

其三,从性情人手。

性分为天性、禀性和习性,这是风仪先生全部思想的来源,也是风仪先生于整个历史长河中特立独行之处。传统文化之所以可做可行,修行之所以可操作,皆在于此。天性是人的本性,与生俱来,众人如一,纯阳无阴,至善无恶。禀性乃禀赋所来,故有厚有薄,有强有弱。禀性纯阴,恶而不善。习性乃后天之习染,随所处不同而异,所谓近朱赤、近墨黑者,即指此性也。故此性或阴或阳,或善或恶而不定。三性之中天性本具,不假修持。禀性坚固,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即言此性。习性有善有恶,然恶习易染,善习难成。故先生提出“六字真言”:去习性,化禀性。若习性(不良者)得去,禀性化净,则天性自然显露,自然圆满。此为凤仪先生整个体系修学之不二门径,亦为儒、释、道修学之不二门径。

禀性的表现,实则为因性格等因素引发的不良情绪(怨、恨、恼、怒、烦等),它是障蔽天性的要素。习性则为演生和助长禀性的因缘。当代西藏著名上师宗萨蒋扬钦哲云:“情绪和干扰一旦消失,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了。”情绪是禀性的外象,禀性是情绪的根子,是遮盖在我们头上的乌云,使我们见不到天性的阳光。千百年来,人们最容易姑息迁就的就是情绪,就是禀性、脾气。有个偷鸡摸狗的,众皆耻之。而发发脾气,动动禀性,每多习以为常,以为可情可谅。孰不知这正是众贼之王,是障道的主因。在凤仪先生的诸多学问中,有一句话最令人毛骨悚然:“不化性(化除禀性),念破嘴(念经念咒)也是地狱的鬼!”一般而言,在中国文化里谈修行的有儒、释、道三家,儒家成就君子,释家成就佛、菩萨与罗汉,道家成就仙与真人。而以风仪先生之所见,君子也好,佛、菩萨也好,仙与真人也好,无一例外都是人成就的,所以必须先成就人。这是一切的基础,也是诸家之共法。而先要成就人,禀性均化除是为基本前提。禀性一事,乃世人之所最轻,而为凤仪先生之所最重。禀性的外象是情绪,那什么是禀性的根子?就是自我,就是根本无明,此为禀性之所以坚固的根本。所以,化除禀性,实际上就是破除自我,就是破除无明。上述三方面,第一方面从疾病人手,这是先生所倡诸法之先导。人不生病,要他回头是很困难的,所以借疾病以导之。部分的疾病反映的是心身层面的问题,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所以问题出现不是坏事,是为解决创造前提。风仪先生说:“有病的人是二等好人。”大抵言此。第三方面的情绪(禀性)是更深一层的问题,是造就诸多疑难病症的主因。若能看透上述二者,则能普被三界(性、心、身)了。三界的问题暴露出来,解决的场所就在家庭(第二方面)。只要我们想解决,并按照先生给出的方法直接在问题上用功,那么进步的觉受就会慢慢生起,成就也只是早晚之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中华龙缘网论坛   

GMT+8, 2024-5-20 10:57 , Processed in 0.06191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